“林浆纸一体化”是造纸行业的柳暗花明“又一村”吗?
纸,是当代人类文明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我国既是造纸古国,也是生产大国。据统计,2019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0765万吨,2020年完成纸浆、纸及纸板和纸制品合计25498万吨,同比增长1.22%。高产的背后,造纸行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。
一是造纸原料紧缺。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3.04%,俄罗斯是全球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,巴西第二,加拿大第三,中国排名靠后。国内已有的原料无法实现自给自足,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以填补空缺。2021年起我国严禁废纸进口,这让本就紧缺的造纸原料失去了其中一项重要来源,急需寻找新的原料来源。
二是环保问题。今年以来,中国提出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,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。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,对造纸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,造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要同时解决原料和环境问题,造纸业必须得往可持续、绿色环保方向转型,发展绿色循环经济,“林浆纸一体化”就成了众多有实力的造纸企业的必要选择。
实行“林浆纸一体化”
“林浆纸一体化”循环发展模式,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促使下,将原来分离的林、浆、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,让造纸企业负担起造林的责任,自己解决木材原料问题,发展生态造纸,形成以纸养林、以林促纸的产业格局,促进造纸企业永续经营和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。
在总结金光集团APP林、浆、纸一体化经验时,金光集团APP浆林事业部总经理许昭明告诉记者,从1994年开始,APP就在中国海南、广西、广东等地大规模造林,实行“林浆纸一体化”工程。截至2003年底,造林200多万亩,投入林地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。今年底将达300万亩以上,并在海南、广东、江苏等地建立大规模苗圃中心,仅海南定安苗圃,年产1亿株组培苗、扦插苗和种子实生苗,可供每年60万亩造林。广西钦州苗圃、云南澜沧苗圃也正在建设中。
他介绍,10年前,APP就开始在中国经营“林浆纸一体化”,到今年年底将达总资产60亿美元,年产400万吨。2003年营业额超过150亿元,营业利润约10亿元,上缴各类税金近10亿元人民币。下属金东纸业、宁波中华纸业荣获2003年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第一、二名。今年底投产的海南浆厂也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浆线。
APP对林业与造纸业的整合,实现了企业内部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,将资源-产品-再生资源-再生产品整合成一条跨行业的经济循环发展链,实现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的统一,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而曹振雷也认为,“林浆纸一体化”营造速生丰产林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,提高中国森林的覆盖率,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,促进林业的集约经营和林木的转化效益。
据世界森林资源研究所统计,每公顷松木林或桉木林每年能从大气中吸收9吨二氧化碳,目前,瑞典的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4000万吨,而每年全国因矿物燃烧排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仅有1500万吨。通过种植速生林,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净化空气,防止温室效应,还减轻天然林的压力。
很多人认为速生丰产林虽然有经济效益,但是并不生态。对此,曹振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。与天然林相比,速生丰产林对生态的贡献当然不如,但是,速生丰产林基本是种植在荒山荒地上的,据估算,每公顷速生丰产林每年从大气中吸收9吨碳,并且还能起到蓄水、防止土壤流失的作用。
传统造纸业,是工业各行业中的污染大户,因为传统造纸业的污染排放是出了名的,特别是制浆部分,投入的原料和化学药品,大约一半以上成为污染物排放到空气和水中,对大气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,另一方面,传统造纸业的发展,以大量地砍伐林木、牺牲森林为代价,造成了对生态的严重破坏。
造纸业该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?APP金东纸业(江苏)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省芳在演讲中提出,通过环保投资形成的费用节约和资源再生利用,为金东纸业创造了不小的财富。金东纸业在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探索中,累计投入9亿元经费用于环保设施建设,虽然增加了经营成本,但是,引进的整套先进清洁生产工艺,不仅使得公司的各项排废指标优于国家标准,节约了污染物治理的费用,而且整个过程资源消耗减少,减轻了生产对资源的压力。
随后,2003年公司的吨纸耗水量为10.73立方米,仅为国家标准17.9%,按照120万吨/年的纸产量,每年节约用水5912万吨,按工业用水1.2元/吨计,每年可节约7000多万元。并且,对于排放水加以回用,主要用于消防用水、厂区抑尘、道路清洗、绿化草皮、花木灌溉等等。2003年全年共回收75余万吨,相当于减少清水耗用量75余万吨,每年可减少清水生产费用30万元。
许多问题有待解决
中国国家环保总局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报告中指出,中国适宜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宜地面积在1400万到1500万公顷,相当于1.5个江苏省的面积,每年至少可以提供4200万吨木浆,完全能够充分满足中国纸业今后对木浆原料的需求。
20年前,中国政府就开始倡导“林浆纸一体化”这一循环经济模式.然而,到2003年底,中国已种植的速生丰产林面积不到300万亩,仅占整个速生林规划面积的1.4%,其中金光集团APP就种了200多万亩,占中国速生林地总面积60%以上。剩下的许多企业种植的速生林仅是将其作为观赏林,供领导参观用,真正用于林浆纸一体化发展的微乎其微。
“林浆纸一体化”的根本问题在于“林”,李忠正教授认为,“林浆纸一体化”在中国之所以艰难,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健全,需要解决林业政企不分、税费过重等问题,并且国家要鼓励社会力量办林,坚持“谁造林,谁所有,谁投入,谁受益”的原则,改革资源管理政策。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